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时间 |
1 |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 胡光忠 |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 | 2018-2020 |
2 | 基于成果导向的“机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黄文权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8-2020 |
3 | 面向智能制造的“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201902265021) | 郑富中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2022 |
4 | 基于成果导向的“产教融合、研教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201902262061) | 黄波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2022 |
5 | 面向智能制造的“CAD/CAM”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201902122032) | 黄波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2022 |
6 |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器人工程与机器视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201902261027) | 黄波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2022 |
7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资源建设(201902021017) | 廖映华 | 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2022 |
8 | 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201801113042) | 廖映华 | 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9-2021 |
9 | 2020年第一批协同育人项目-智能制造中的机器人技术师资培训 | 张建平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2022 |
10 | 面向新工科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互联网+创新教育教学实践 | 李轩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9-2021 |
11 | 面向新工科的“新能源”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 李轩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9-2021 |
12 | 新工科建设“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201802044012) | 胡光忠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9-2021 |
13 | 新工科建设“以企业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 | 张建平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9-2021 |
14 | 青年骨干教师机械创新实践能力培训(项目编号:201801082058) | 廖映华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8-2020 |
15 | 嵌入式与智能机器人的课程改革(项目编号:201801082058) | 黄波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8-2020 |
16 | 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编号:201801082057) | 郑富中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8-2020 |
17 | 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01113042) | 廖映华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8-2020 |
18 | 用户AR体验实验室(项目编号:201801065009) | 徐刚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18-2020 |
19 | “智能制造”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 胡光忠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2016-2019 |
20 | 面向过程工业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曾涛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2016-2018 |
21 | 新工科背景下科研项目融入教学方法在《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 曹修全 | 校级教改 | 2020.4月 |
22 | 面向一流专业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践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改革 | 李轩 | 校级教改 | 2020.4月 |
23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陈晔 | 校级教改 | 2020.4月 |
24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材建设 | 张良栋 | 校级教改 | 2019.4月 |
25 | “过程流体机械”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与研究 | 周敏 | 校级教改 | 2019.4月 |
26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探索 | 董定乾 | 校级教改 | 2019.4月 |
27 |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实践 | 唐宇峰 | 校级教改 | 2019.4月 |
28 | 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付磊 | 校级教改 | 2019.4月 |
29 | 基于专业认证的自证体系建设探索和研究 | 干斌 | 校级教改 | 2018.4月 |
30 | 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打造特色 | 黄波 | 校级教改 | 2018.4月 |
31 | 立足国家特色专业,探索和研究学术导师建设机制 | 林海波 | 校级教改 | 2018.4月 |
32 | 实验教学管理网络化建设研究 | 刘高君 | 校级教改 | 2018.4月 |
33 | 以能力为导向的材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评价机制研究 | 谢文玲 | 校级教改 | 2018.4月 |
34 | 以专业评估为契机加强专业系建设促进专业特色发展 | 张建平 | 校级教改 | 2018.4月 |
35 | 以成果导向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 | 张荣华 | 校级教改 | 2018.4月 |
36 | 以能力为导向的材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评价机制研究 | 谢文玲 | 校级教改 | 2017.4月 |
37 | 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打造特色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 黄波 | 校级教改 | 2017.4月 |
38 | 实验教学管理网络化建设研究 | 刘高君 | 校级教改 | 2017.4月 |
39 | 基于专业认证的自证体系建设探索和研究 | 干斌 | 校级教改 | 2017.4月 |
40 | 以成果导向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综合改革探索 | 张荣华 | 校级教改 | 2017.4月 |
41 | 以专业评估为契机加强专业系建设促进专业特色发展 | 张建平 | 校级教改 | 2017.4月 |
42 | 基于过控专业认证的实习、实验系列指导规程研究 | 王维慧 | 校级教改 | 2016.4月 |
43 | 以兴趣导向的工业设计学生实践能力 | 许雯娜 | 校级教改 | 2016.4月 |
44 | 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 刘郁葱 | 校级教改 | 2016.4月 |
45 | 以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方法探索及其在车辆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 汤爱华 | 校级教改 | 2016.4月 |
46 | 《液压传动及控制》教学改革与实践 | 刘明 | 校级教改 | 2016.4月 |
47 | “互联网+”时代下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久美 | 校级教改 | 2016.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