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工学院共青团干部组织协调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

作者:雷崇华来源:http://tw.suse.edu.cn/view.aspx?id=606编辑: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1-03浏览次数:44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好青年大学生,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的迫切要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必须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时代要求。我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在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努力改进。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

     4、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6、主要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三、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7、以团组织生活、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形式为载体,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对青年学生进行分类引导。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等作报告;

8、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科学规划、组织推进、社会运作、项目支撑、特色提升的总体思路,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主要载体,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9、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大学精神为核心、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性,做到大型活动全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院系化、专业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性,着力办好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公寓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规范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宽广的空间。突出校园建设的人文精神,进一步发挥校训、黄岭精神等校园文化载体的育人作用,激励大学生继续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

10、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QQ、飞信、微信、微博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增强其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加强网络监管工作,做好网上引导和交流,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网络观。

四、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按照依托党建带团建、围绕中心抓团建、拓展服务促团建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思想、队伍和制度建设。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优秀共青团员入党推荐工作;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团干部到地方挂职。

12、加强学生会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级学生会组织,发挥大学生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3、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不断完善学生社团自我管理、依托指导部门(学院)和指导教师管理、学校社团管理部门相结合的社团三级管理体制;做好对学生社团的规划和年度注册、活动审批工作,积极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发展学术科研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共青团四川理工学院委员会

2013112